今天是:
南京2020年建成知识产权强市 将推进8项工程
【时间:2016-08-02】  【作者:】  【单位:】 

 

——江苏知识产权局长系列访谈之二

编者按: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省份,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启动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这是新近江苏知识产权工作中的两件大事、喜事。这也意味着,江苏知识产权工作将要迎来新的征程。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到2020年,全省知识产权创造卓越、运用高效、保护有力、管理科学、服务优质、人才集聚、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充分显现。

作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参与者、见证者,江苏各地知识产权部门将采取哪些务实举措?为此,人民网专访了江苏多个地方的知识产权局局长,听他们讲述各地知识产权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本篇专访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刘小斌。 

 

全市专利申请总量达56099件,位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达27825件,位居全省第二位;有效发明专利27173件,位居全省第二、全国同类城市第三,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3.1件,继续位居全省第一。这是2015年南京知识产权工作的成绩单。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等方面亦是“新招不断”——建立了南京市科技与专利行政执法支队和南京市知识产权援助中心,加强了全市的专利行政执法工作;成立全省第一家专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仲裁工作平台——知识产权仲裁院。

知识产权对经济的贡献度也不断提高。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该市3000多件专利通过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计划项目实现二次开发和产业化,全市一大批企业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实现了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刘小斌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到2020年,南京将基本建成知识产权强市,力争全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占GDP比重达40%,实现知识产权对全市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同时,推进更大范围的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建设职责清晰、管理统一、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支持条件成熟地区先行先试。

人民网:我们注意到,南京的知识产权仲裁院是全国首创,请您介绍下相关情况。

刘小斌:与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相比,我们的知识产权仲裁院起步要早一些。早在去年10月,经报市政府批准,南京仲裁委员会会同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版权局,成立全省第一家专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仲裁工作平台——知识产权仲裁院,标志着我市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据统计,2015年,南京仲裁委员会新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9件,涉案标的额2800多万元,涉及软件开发、技术转让、商标权转让、特许经营、著作权和技术服务等合同纠纷;审结案件24件,其中裁决5件、调解9件、和解撤案12件,相关纠纷得到了公正、专业、高效的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人民网:近几年,各类展会层出不穷,这既是商品展示的平台,也不可避免会面临知识产权保护、执法的问题。在这方面,南京市有什么创新举措吗?

刘小斌:应该说,我们在展会执法思路上进行了创新。举个例子,20157月,“第二届中国(南京)移门博览会”在南京举行,我们就接到了多起专利侵权举报投诉,执法人员在现场调查取证中受到被投诉参展商的阻挠。这时候,我们的执法人员一边维护展会秩序,对被投诉方进行专利普法宣传,一边与移门行业协会进行沟通,争取协会的支持配合,最终在展会上及时处理好投诉案件,社会效果非常好。今年5月,“第三届中国(南京)移门博览展”即将招商布展,这次有了可喜的变化:主办方南京市移门行业协会主动邀请我局进行展前知识产权专业辅导。420日,市知识产权局举办移门行业企业专利申请与维权宣讲活动,就有关移门行业专利申请与保护、展会专利预警、起诉与应诉技巧等进行讲授与咨询答疑,有效提高行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工作机制上,由我们牵头,联合工商、专利、版权等主管部门进驻大型展会,设立知识产权投诉办公室,及时调处展会期间的假冒专利、专利侵权投诉举报案件19起,使我市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形成常态。

人民网:面对“十三五”新开局,南京的知识产权工作将瞄准什么目标,具体有哪些部署?

刘小斌:根据规划,到2020年,南京将基本建成知识产权强市,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市居于前列,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大幅度提升。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5件,万人一般作品和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60件,PCT专利申请量累计达3000件,商标注册量达15万件,驰名商标拥有量达150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累计达1000件,植物新品种授权量累计达80件。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知名品牌、核心版权。

其次,要加快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使地方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效能显著提升;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贯标企业分别达到400家。

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上要不断优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审判机制,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实现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形成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机制,实现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超过78%,权利人满意度超过83%

在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方面,要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国家级专利导航试点园区和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园区。建成一批功能完备、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全市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达到100家,知识产权代理人达1000名。

同时,要不断壮大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全市建成6家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 培养1000名商标品牌管理人员、5000名知识产权工程师和50000名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攻克8项重点任务:实施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工程、知识产权强企工程、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互联网+知识产权”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工程、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工程。

按照计划,到2020年,南京全市要建成5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加快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培育,力促全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占GDP比重达40%。此外,打造面向企业服务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络用户的聚集构建知识产权商业用户圈;通过大数据的构建提高知识产权交易的成功率;通过免费增值、智能识别、自助菜单等互联网运行方式,降低知识产权服务费用,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质量与效率,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效率。(记者  朱殿平)

来源:人民网-江苏视窗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