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苏省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和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目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取得明显成效。
——知识产权创造实现跨越。2006年,全省专利申请53267件,同比增长53%,由全国第三上升到第二;专利授权19352件,同比增长42%,位居全国第三;发明专利申请10214件,同比增长55.2%,高于全国平均增幅34%;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国外专利113件,1998年以来已累计申请387件,平均年增长74%。2006年一年,申请国内专利数量超过“八五”和“九五”总和,达到“十五”五年的一半,创下了我省历史之最。

全省商标注册21068件,同比增长27%。有11件和428 件商标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江苏省著名商标”认定。目前,全省有“中国驰名商标”63件,“江苏省著名商标” 1349 件,均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著作权登记4999件,同比增长15%。全省国际版权贸易以每年11%以上的速度增长,名列全国第三。版权引进合同78项,比去年58项增加近34.5%。输出引进比例为0.3:1。作品自愿登记328 件,比去年同期增长88%,受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62 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38%。

2006年,全省共有68个农业植物新品种已申请公告,15个获得授权。申请总量在全国排名第六。批复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许可证申请4个,转基因标识申请14个,初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申请57个。

——知识产权工作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李源潮书记、梁保华省长和张桃林副省长等领导多次在全省性的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多项支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江苏省知识产权“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纳入省政府一类规划,围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新型工业化建设,对知识产权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使知识产权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迅速提升。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也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推动当地科技创新、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加以部署和推动,许多地区还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科技发展目标和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知识产权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2006年,经省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讨论通过的《江苏省知识产权“十一五”发展规划》已送省政府审批。一年来,省委、省政府还先后下发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标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了有利于全省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导向。同时,《江苏省专利促进条例》、《江苏省版权保护条例》、《江苏省软件促进条例》、《江苏省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江苏省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在加紧制定与提交之中。
——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工作成效明显。2006年,南通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南京市雨花台区等8个县级区域被列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南京市鼓楼区等4个县级区域被列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目前,全省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的城市已达到11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开展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的县(市、区)达到58个,其中29个开展了示范工作。通过从政府层面开展知识产权工作试点示范,市县(市、区)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力量、管理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自主知识产权产出显著增长。2006年,全省试点示范区域专利申请达到41700件,占总量的78.3%。2006年11月,江苏省知识产权区域试点示范工作会议在张家港市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回顾了2002年以来全省开展区域试点示范情况,交流了做法与经验,并对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和任务作出了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秘书长陈仲华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推广知识产权试点示范的成功经验,促进知识产权工作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有力。2006年,中电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列为第三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红豆集团有限公司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先进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被纳入江苏省重点领域企业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全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的企业达到73家。组织实施了中小企业专利新产品认定工作,认定专利新产品131项,并投入资金1315万元,资助了46个专利产业化项目。2006年,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占全省企业专利申请总量80%以上。江动集团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将汽油机产品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并赢得多场知识产权诉讼。扬州市推动牙刷行业协会组织企业组建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实行企业间专利交叉许可实施,分摊专利申请和维护成本,联手赢取市场最大份额,其做法得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表扬与推广。
——涉农品牌战略实施效益显著。2006年,全省工商管理部门积极引导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培育驰名和著名商标,促进涉农企业增强商标保护意识和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我省的“甘露青鱼”、“溧阳白芹”、“白卯水菱”、“东台西瓜”等4件证明商标顺利获得国家商标局注册核准,全省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总数达到9件,位居全国前列。农副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对于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可和高度重视,全省“佳密”西瓜、“盱眙”龙虾、“固城湖”蟹、“邳州”大蒜等一大批农产品正凭借品牌步入了国内外大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初步形成了富有全省多种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集群,辐射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蓬勃兴起。2006年9月,省工商局在淮安、扬州两地成功召开了全省工商系统品牌兴农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十一五”期间全省工商系统运用农副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问题。省委张连珍副书记等相关领导专程与会并充分肯定了品牌兴农工作成果。10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句容市张小虎“贵妃美人指”葡萄园和“万山红遍”农业园视察,对他们以品牌联系农户,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
——“正版正货”承诺活动初见成效。2006年,我省全面启动并实施了《江苏省“正版正货”承诺推进计划》。省知识产权、工商、版权系统联合在全省工商企业中开展了生产销售“正版正货”承诺活动,首批240家企业向全社会作出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诚信经营承诺。政府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截止2006年,13个省辖市在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内全部完成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苏州市早在2002年就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市、区、县三级软件正版化,南京、南通、常州、无锡等市正版化工作正向县(市、区)延伸。全省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正在展开,目前已经确定并推进27个各类计算机生产企业、批发、零售市场实现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
——知识产权宣传活动不断深化。省知识产权局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时机,积极组织宣传活动,省、市分别发布了《2005年知识产权状况》白皮书。在《新华日报》刊发了《蓬勃发展的江苏知识产权事业》特刊。在《江苏科技报》开设了《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专版。组织了《知识产权在身边》新闻采访和现场直播活动。组织制作电视宣传片13部,在电视、报刊等媒体播(刊)发各类报道321篇。在国家知识产权网站发布信息近200篇,在《中国知识产权报》报道各类新闻98篇,在《新华日报》报道了江苏省10名杰出专利发明人和10名优秀专利发明人先进事迹。中国知识产权报江苏通联站已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最佳通联站。全省开展各类广场咨询活动25次,举办专利技术成果及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展览7场。全省各级商标管理机关坚持普及性宣传与针对性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以及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和江苏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等各种契机,组织了丰富多样的法律宣传。针对农村知识产权薄弱地区,大力宣传注册农副产品商标的意义和价值;针对省内高知名度企业寻求法律保护的迫切需求,多次举办商标注册和驰著名商标申报辅导会。省教育厅在“4.26”期间,组织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7所重点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南京举办了“保护知识产权 促进创新发展”主题宣传和咨询活动,对市民所关注的专利申请和保护、专利诉讼、专利权的许可等问题进行宣传和现场解答。省农林厅专刊宣传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内容和知识,并召开了江苏省首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许可证颁发新闻发布会,加强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媒体宣传。南京海关积极开展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不断扩大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影响。先后利用“4.26”保护知识产权法制宣传周、“8.8海关法制宣传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专题宣传活动,集中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并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络等载体宣传海关在知识产权保护中所发挥的作用,介绍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和程序,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氛围,中央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30余次报道了南京海关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及查获侵权案件情况。省高院通过新闻发布会、报刊、电视、电台等途径,发布了知识产权典型案例、2005年法院系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状况,广泛开展了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宣传,展示了全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果,开通了知识产权裁判文书发布系统。
——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扎实有效。2006年,省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开展了知识产权培训工作。组织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省内重点城市的巡回研讨;开展了市县党政领导干部的专题培训,以及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的专业培训和《中国知识产权报》通讯员的专门培训;并依托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严密组织了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江苏点的考务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知识产权工程师职称制度。全省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全年共组织各类培训班410期,培训人员4.48万人,举办讲座212期,参加人数5万余人。省工商系统针对商标印制行业侵权频发的现状,与省版权局联合举办了商标印制企业法律法规培训,累计培训商标印制企业200余家。省林业系统举办了两期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管理培训班,全省从事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管理的人员约130人参加了培训。南京关区各海关积极加强与权利人的联系和沟通,联合组织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先后召开国内外权利人沟通联系会3次、接待来访10余批次;邀请国内外权利人为关区各海关单位知识产权联络员以及一线审单、查验等岗位的关员140余人次进行了4次知识产权保护培训。截止2006年底,全省教育系统已有38所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课程,有96名教师承担了知识产权教学或开设专题讲座,现已在本科生中开设了《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教程》、《知识产权与技术贸易》、《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专利基础知识教程》、《医药知识产权》等选修课,举办了“知识产权与专利申请”、“知识产权及其保护”、“信息技术革命与知识产权”等讲座,接受知识产权培训的师生共9万多人。

——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广泛深入。与美方建立了对话机制,与美国商会、欧盟商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美(江苏)知识产权论坛”。本届论坛,与美国商会在商标管理、保护与执法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促进了相互了解。李源潮书记、张桃林副省长对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充分肯定,李源潮书记还希望将中美(江苏)知识产权论坛不仅办成双方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的平台,还要办成推进双方经贸合作交流的平台。对外学习与考察活动得到加强。组织了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家的知识产权学习与考察活动,拓宽了视野,增进了对国外知识产权制度和政府管理工作的了解。全省商标监管机关参加了日本东芝、本田等公司商标真假识别说明会,中墨(墨西哥)商标专用权保护座谈会等国际性商标交流活动,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的代表专程来省工商局,对我省的执法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墨西哥瑟维塞拉摩得罗公司向省工商局赠送了“维权卫士、执法先锋”的牌匾及该公司副总裁的亲笔感谢信。对台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组织了赴台知识产权学术交流考察团,与台湾资讯智慧财产权协会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企业知识产权实务研讨会”,就共同做好江苏省台商投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工作、推进苏台两地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了磋商,达成了推进我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的合作意向。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专利行政保护。2006年,省、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共受理专利案件89件,其中专利侵权纠纷案件75件,其他专利纠纷案件14件,共结案56件。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实现重心下移,13个省辖市专利行政执法能力不断加强,共受理专利案件63件,已占全省案件的70.8%。其中泰州、常州两市分别立案受理19件和17件,走在各省辖市的前列,常州市知识产权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先进集体”。省发明协会成立了维权工作委员会,调解专利纠纷4起。全省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共检查各类商品3120余种,对查出的假冒、冒充专利产品进行了及时处理,维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南京市开展了新街口商圈“知识产权保护示范街区”活动,苏州市开展了对展会期间的知识产权监管工作,常州市在全市120家主要商场建立了专利商品监管制度。商标行政保护。2006年,全省商标管理系统在巩固近年来专项整治行动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深入开展了保护驰名商标专用权、涉外商标专用权、食品、药品商标专用权以及台湾农产品商标专用权等专项整治行动,先后查处了侵犯“洋河”(酒)、“蒙牛”(牛奶)、“浪琴”(手表)、“强生”(婴儿爽生粉)、“松下”(电器)、“LV”(皮包)等众多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全省商标管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9万余人(次),检查经营户近21万个,检查商品交易市场9335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47个,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1543起,没收侵权商标标识103.6万件,罚没款3247.3万元。版权行政保护。检查经营单位5万余家,行政处罚699起,取缔违法经营单位1895家,行政处罚违法经营单位535家,查获地下窝点228家,行政处罚违法经营人164人,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9件,收缴销毁盗版光盘773万余张。先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打击盗版教材教辅读物、网络侵权、私服外挂、软件预装、侵权复制等专项治理行动,以及为期三个月的“百日反盗版”活动。组织了著作权法知识产权竞赛。南京、徐州、镇江、盐城、江阴等市先后查获经销盗版图书、光盘大案,一批违法犯罪分子落入法网。认真受理软件著作权人投诉,依法查处南京、昆山等地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海峡两岸版权部门协同执法,严厉查处“美而光”公司侵权案件,产生良好社会影响。南通志浩市场被国家版权局定为版权保护示范点。海关行政保护。2006年,南京关区各海关继续加强对进出境侵权行为打击的力度,先后组织开展了重点打击利用邮递快件渠道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专项行动和长三角地区海关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活动,有效地打击了进出境领域的侵权违法行为,较好地保护了境内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专项执法活动中,太仓海关查获了一起出口侵犯“NIKE”、“ADIDAS”等五个国外著名商标权运动鞋案,是迄今为止江苏省口岸一次查获出口侵权运动鞋的品牌、数量最多的一起案件,也是全国海关较为典型和有一定影响的案例。南京海关查处侵权案件成效明显,查获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92起,涉嫌侵犯商标权57个、版权3604个,专利权1个。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明显加强。公安机关执法。全省公安系统积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山鹰二号”行动,共立案侦查侵犯知识产权案件242起,涉案金额1.36亿元,破获案件208起,挽回经济损失9615万余元,抓获犯罪嫌疑人380名,捣毁非法造假窝点74个,立、破案件数和抓获犯罪嫌疑人数较往年都有较大增长。法院案件审理。2006年,继南京、苏州、南通之后,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获得管辖和审理辖区内一审专利案件的权利,县(市、区)中南京市鼓楼法院、苏州市常熟法院获得管辖部分知识产权案件的权利。全省高、中两级法院共审理一、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580件,其中新收案件1122 件,旧存案件458件;共审结案件1177件,同比增长9%,其中判决411件,判决率35%,调解、撤诉案件合计720件,调撤率为61%。全省绝大多数中院的调解撤诉率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