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中区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规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强区规划》)正式发布。该《强区规划》是吴中区首次制定的知识产权专项规划,明确了未来三年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目标,积极引领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提出到2025年,打造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全要素知识产权生态链,高标准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一是健全政策机制。完善《关于促进吴中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探索科技、产业、人才、金融、税收等方面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深度融合,形成促进创新发展的政策协同优势。开展地理标志、传统文化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推动地理标志等领域立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将知识产权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区镇高质量考核,促进知识产权区域协同发展。
二是加强创造运用。完善入库培育、梯队建设、动态管理的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作体系。至2025年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达22家,市知识产权强企培育企业达130家。聚焦吴中“3+3+3”产业创新集群,布局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高标准建设苏州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构建产业专利池,激发产业创新集群内生动力。深入实施商标品牌培育,加强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宣传推广,强化高影响力版权培育,挖掘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吴中”IP。
三是做好服务指导。构建“1+3+N”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积极推动三个开发区设立知识产权工作站,在乡镇、街道、产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工作站(商标品牌指导站),面向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服务、业务指导、人才培训等公益性服务,打通知识产权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是加强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和双打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大力推进部门间执法协作。与市知识产权法庭加强协作,完善“两法衔接”制度。以“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建设。推动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指导站建设,营造商业秘密保护良好氛围。依托中国(苏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吴中分中心和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加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