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知提案〔2024〕19号
邢卫红委员:
您和谢婧婧等4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引领,孕育新质生产力涌现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知识产权作为保护和激励创新的基础制度,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全省知识产权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五区五高”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赋能强链补链延链,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占全国1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和保护水平全国领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
一是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抢占发展制高点。累计投入省级财政资金2.88亿元,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牵头组建省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115家,覆盖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带动市级层面支持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300余个。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布局了一批高质量专利,省级中心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1000余件、PCT专利2400余件,专利产品产值超过4100亿元,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3项。
二是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强链工程,塑强市场主体。持续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合规运营和战略运用能力,累计贯标企业超3万家,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836家。深入实施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工程,布局17个省级以上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建立产业专题数据库,发布327项专利导航成果,为区域产业规划、招商引资、人才引进、风险防控等提供决策参考,惠及企业3000余家。引导产业上下游主体组建以专利为纽带的新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37家,构建共性技术专利池,筑牢产业发展的安全底座。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协江苏中心开展知识产权助力产业强链“产才对接”行动,推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团队为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及8个集群、80家重大创新主体提供精准服务,助力产业科技创新。
三是开展专利转化专项行动,加速成果转化。出台《江苏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速知识产权布局收储、转移转化、质押许可等运营交易活动,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25所高校、15个重点产业园区布局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搭建8个运营服务平台,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先进技术知识产权双向转化对接和“专利(成果)拍卖季”活动,转让许可专利 3.75 万件。建立“苏知贷”省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近三年,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质押融资1600亿元,惠及企业近万家。
四是完善知识产权全链保护机制,护航创新发展。指导南京、苏州、南通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11个省级保护示范区,深化保护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打造全国唯一、全省覆盖的“1+13+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畅通企业快速确权、快速维权通道,累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9家、快维中心6家。发挥行政保护便捷、高效、低成本优势,加强行刑衔接和跨部门跨区域联动,严格保护各类主体知识产权,得到华为、阿斯利康等国内外企业高度评价。
我省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在服务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你们在提案中提到的“知识产权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引领性不强、制度供给强度不够、‘孵化器’尚不完备”等问题。对此,你们提出从制度端、市场端、保障端三个层面,强化知识产权战略引领、推进知识产权“攀峰”行动、优化知识产权资源配置、健全孕育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市场保障机制等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借鉴意义。下阶段我们将认真研究,充分吸纳,拟重点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引领
聚焦“1650”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体系,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进一步健全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加快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建立健全区域、产业发展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作用,运用专利、科技、经济等多维度数据,为区域和产业创新发展方向提供决策支撑,促进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提升创新效能。深化“知识产权助力产业强链”产才对接行动,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团队与创新主体精准对接、深度服务的工作机制,着力推动实现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全覆盖,助力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推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健全运行机制,探索构建产业专利池,提升产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能力。
二、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企专项行动
加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力度,完善企业分级分类梯次培育体系。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等为重点,广泛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深入推进创新管理知识产权国际标准实施试点,夯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础。指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打造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精准服务机制,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知识产权工作站,建立知识产权专员挂钩联系机制,组织开展“百站千企”知识产权走访服务活动、“知识产权惠企行”活动,开展跟踪指导服务,及时为企业解决知识产权疑难问题。建立完善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制,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
三、加快实施专利转化运用行动计划
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行动,盘活和培优高校院所专利,开展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推进专利转化运用发布、赋权改革试点、利益分配、容错纠错等机制创新,助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卡点,更加高效地转化科教资源,促进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整合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资源,推动各类平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实现专利转化供需信息一点发布、全网通达。加快建设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广泛开展需求挖掘、技术熟化、供需对接等活动,积极探索“专利-产品-企业”的孵化新模式。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稳步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苏知贷”产品投放力度,运用信贷、投资、证券、保险等多元化金融工具,加快推动高价值专利产业化。
四、全面构建知识产权全链保护体系
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重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加严格地保护创新生态。紧扣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全力查处一批典型性强、教育面大的案件,提升创新主体获得感和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省、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1+13+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为创新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高水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推进国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在保护机制、载体建设、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带动全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整体提升,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
最后,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省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
2024年6月20日
联系人:张巍
联系电话:025-83236376 18112991306
抄 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