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学费,宁愿交在前面
【时间:2017-04-26】  【作者:】  【单位:】 

二十年前,一家投资仅5万元、7名工人合伙组成的家庭作坊,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不仅在上海主板成功上市,市值突破100亿元,还在全球拥有4大研发中心与7大生产基地,覆盖德国、美国、中国、日本等多个国家。乍一听,似乎有点玄幻?但这样的企业就真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近日,记者来到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发现依靠宁愿把学费交在前面的信念,这家企业最终让小作坊嬗变成为大公司。

走进位于常州的恒立公司总部,智能化设备充斥着人们的眼球。正如董秘兼财务总监丁浩所言,恒立发展史是在创新中成长,在并购中发展。如今的恒立已从单一的油缸产品,发展到液压阀、液压泵、液压系统、精密铸件等延伸产业,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高压油缸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的盾构机专用液压油缸生产企业,市场份额达到50%,公司年销售额超12亿元。

能取得这些成绩与我们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研发创新的高投入密不可分。丁浩告诉记者,为了寻访德国技术专家,公司董事长汪立平曾亲自前往德国,在工程师工作的附近咖啡厅蹲守了三个月,用真诚感动了德国专家。目前,公司已引进数十位国际顶尖专家,并聘请了德国、日本和土耳其等国专家组成研发制造团队。

而在技术创新方面,恒立更是有自己的信念:宁愿把学费交在前面,也不要因为侵权问题打官司交到后面。企业勒紧裤腰带也一定要把真金白银投入到自主研发中去。因此,恒力每年研发投入都占销售总额的6%以上,去年甚至超过8%

丁浩回忆说,恒立刚决定研发核心产品轴向柱塞泵时,经验几乎为零,于是公司特意聘请了日本的专业工程师。这个很简单!仅仅三天,工程师就画出了设计图纸。董事长汪立平却连连摇头,严肃地告知对方:不行!我们需要的是全新的自主设计。因为恒立的产品,不仅要在中国销售,还要卖到日本去。最终,工程师闭关一个月重新设计,修改了十几次工艺,报废的产品等于交了上百万元的学费。新产品推出市场不到半年,就逼得竞争对手将价格降低了15%

面对中国企业大多专利多而不强的格局,恒立提出企业只有提升专利质量才能更迅速地发展。除原先的自主研发外,恒立又出资并购了上海立新、德国WACO液压油缸、德国INLINE油泵等三大品牌和工厂,布局全球,全面实现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在液压领域的有效对接。截至2017320日,恒立液压拥有有效专利114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8件、有效实用新型专利91项。

专利最终还要呈现在产品上,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丁浩介绍, 近几年恒立的专利中30%是发明专利,专利的转化率高达90%以上。

布局有多大,企业发展就有多远。记者发现,作为上市公司,恒立同样注重海外的专利布局。目前,恒立外资客户量占客户总量的50%,企业海外收购幅度每年都在增长。除了申请4PCT专利,恒立还通过企业专利数据库,及时掌握国内外同行业的最新发展信息,做到产品研发的前、中、后期都有专利研究、跟进及同步推进,同时为企业进入欧洲、美国、日本等市场提供决策与意见。(记者 张韩虹 杜颖梅  实习生 张凯宁

来源:江苏经济报 20170426 A2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