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亿元民企知识产权状况调查
【时间:2016-04-06】
【作者:镇江市知识产权局】
【单位:】
为进一步掌握民营企业发展情况,镇江工商局等部门日前对全市范围内95家注册资本超亿元的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进行了调研,完成了有效调查问卷95份。根据调研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一、亿元民营企业存在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所占比例较小。调研发现在95家亿元企业中,产业结构相对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及金融业。所有亿元制造业企业虽已实现了向低能耗、低排放的升级改造,但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新兴行业及服务业仍未进入亿元规模的方阵,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
2、区域品牌的规模效应尚未形成。经调研,镇江市亿元民营企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件,省著名商标18件,镇江知名商标27件。拥有“三名”商标、注册商标的企业不到60%,仍有超过40%的企业还存在“有规模而无品牌”的尴尬局面。
3、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含金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够。通过调研发现,在95家亿元民营企业拥有有效自有专利1248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23件,有效实用新型418件,有效外观设计358件。发明专利所占比例为9.8%,低于苏州(13.5%)、全省(18.3%)、全国(26.1%)的平均水平,且相当比重是靠模仿。
4、人才缺乏问题较为突出。存在人才缺乏问题的企业有42家,占所调查企业的26.42%,此外,在企业未来发展预期评估中,有39家企业将人才缺乏问题列入其中,占21.08%,并与融资难、土地使用限制、项目来源有限等问题一起,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5、金融危机造成的原材料价格、竞争和融资问题依然突出。国际金融危机总体上对企业有影响、发展放缓。2009年企业的盈利情况正在好转,但还没有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的占据相当比重。
二、对策与建议
1、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引导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依据省政府所确定的“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服务业提速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三大计划,应在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升级改造力度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和扶持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理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打造一批成规模、附加值高、环境影响低的新兴产业。
2、大力推行商标品牌战略。在亿元民营企业中,广泛开展商标品牌战略的宣传、引导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品牌创建规划,以申请注册商标为基础,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镇江知名商标为手段,不断提升亿元民营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原有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同时,通过相关产业的进一步集聚,打造出以龙头企业品牌为核心的行业品牌。
3、强化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引导和促使企业加大技改和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继续帮助企业与本地或周边高校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中心或基地,积极引进国际相关行业先进技术,构建起以原始创新和二次创新相结合的科技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
4、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重点依托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在镇高校博士后工作站、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等载体,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支柱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急需的科技领军人才。由政府、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出资,由企业委托高校培养专业对口人才本土化人才梯队,以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
5、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做好“政企银”的对接平台,把浮动抵押、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抵押等新兴融资方式充分利用起来,由相关部门依据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融资服务。同时,积极鼓励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企业采用上市方式,满足其融资需求。
6、建立关联部门对口帮扶制度。建议由政府牵头,对重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排查梳理,并由涉及到的相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等单位,共同构建起对口帮扶制度,依据各自职责,协调解决好企业亟待解决的困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