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化“知本”为“资本” 我省知识产权运营云程发轫
【时间:2016-08-09】  【作者:】  【单位:】 

 

  刚刚结束的中国专利周期间,南京南大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还清了上一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新一轮的质押合同又将签订。说起这件事,该公司总裁李旻连连感叹:“没想到!”公司12件软件著作权打包向北京银行质押贷款200万元,数额也许不是很大,却让李旻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无形资产的价值。

  “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知识产权就是第一产权,是通过市场运营可以投融资赢得财富的战略资本。”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朱宇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开发知识产权资产,充分挖掘这个第一产权的经济价值,越来越成为国际商战中的制胜法宝。伴随着对知识产权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我省在知识产权运营领域也迈开蹒跚的脚步,展开探索。

  变“无形”为“有价”

  技术入股让专利不再束之高阁

  9月,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与江山制药集团签订协议,共同在南京高新区成立新公司,注册资金3600万元,开展人造胶原蛋白技术的产业化。胶原蛋白是生物科技产业最关键的原材料之一,在医学材料、化妆品、食品工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南京理工大学的杨树林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研发攻克了人造胶原蛋白技术,拿到了“一种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其不同重复数的同向串联基因、含有串联基因的重组质粒及制备方法”两项发明专利。此次,这两项发明专利在获得技术转让经费1200万元的同时,评估作价占新公司股权的33.3%

  “我们是江苏高校中第一家完全市场化运作的技术转移中心。”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小绪介绍说,南理工有6000多项专利,但大多“沉睡”在老师的抽屉里。为改变现状,南京理工大学首先出台了技术转移管理办法,明确专利所属权和利益分配等专利运营过程中的责权利。“和老师签订每个专利(组)合同时,我们都要求老师不但要提供技术交底书,还要有自己对专利的理解及评价等。”为充分挖掘专利价值,中心聘请专业人员,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核心数据资源,引入美国专业的专利价值分析工具。

  在与麒麟科创、煜宸激光合作成立的机器人研究院中,南理工的5项机器人专利作价2500万元,占股50%;与南京高新区管委会、聚隆科技合作共建的南京高新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南理工石墨烯的4项专利作价1450万元,占股35%;刘和义博士的氧化锆纤维相关专利作价占股30%,今年预期可实现产值1.5亿元……类似故事还在不断上演。

  换“智力”为“财力”

  知识产权融资让企业后继有力

  “我们这样的IT企业没有那么多的厂房和机械设备可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一直比较难。”南京南大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裁李旻回忆说,因此去年一听说无形资产也可以拿来质押贷款时,公司立刻行动,选取了12件软件著作权打包质押,获得北京银行200万元的授信额度。虽然这一授信额度与12件软件著作权的估值还有较大差距,李旻仍然感到振奋:“这对解决我们的研发投入和项目流动资金有很大帮助,开拓了融资渠道。今年的额度还会有所增加。”

  这家成立于1992年的企业去年迎来了一个爆发期,实现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今年有望超过1.2亿元。尝到甜头后,公司如今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申报,今年又申请了5件软件著作权。“如果质押过程再缩短些就更好了。”李旻对记者说,仅将质押合同递送到国家版权局备案就花了一个月左右,而且质押时间只有一年。

  运用知识产权解决融资难题在江苏早有先例。远的不说,较近的就有:江苏东阁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通过知识产权质押,从江苏银行获得贷款300万元;江苏科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功从江苏高邮农村商业银行完成商标质押贷款4500万元;江苏宇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的“收割机茎干切割装置专利技术”成功授信1500万元,获得贷款200万元,另一项专利“收割机用转向升降联动装置”获贷款200万元,等等。

  与此同时,专利保险在我省逐步铺开。继镇江、苏州、南京、无锡、南通等市之后,泰州、泰兴等地也将开展专利保险试点。境外展会侵犯专利权责任保险等险种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转“专利”为“股利”

  知识产权运营方式期待多路并进

  省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第一,知识产权多项重要指标连续领跑全国,并成为全国首个申请专利总量突破百万件的省份。但与此同时,我省80%的企业和90%的高校对专利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运营,全省高校授权的发明专利中约40%已经失效,一些专利具有良好的潜在价值和市场前景,却由于权利人无力或怠于实施,成为“沉睡专利”。目前,全省专利运营机构只有20多家,交易量小且运营方式单一,专利运营才刚刚起步。

  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已尝试建立了校内专利运营基金,遴选培育前景好的项目。“有的老师手里有不少专利,每年缴专利费都是不小的数额,导致孩子生出来了却没奶粉钱。”王小绪说,“基金早期介入,甚至帮助其将专利变成样机,鸡蛋孵出了小鸡,企业才更容易认可、更愿花钱。”教授陈延如经过10多年研究,攻克了一项炼钢新技术,通过光谱测量出碳元素的精确含量,改变了以往炼钢除碳全靠老师傅通过观察火候判断的现状。基金投入10万元扶持,并帮助其顺利找到了合作企业。

  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楼仙英律师表示,美国的知识产权信托证券化经验也很有参考价值。耶鲁大学曾为获取融资,将一项专利某一时间段的部分许可收费权转让给一家公司。该公司成立信托公司后,以受让的未来专利许可费为支撑,发行了三种证券来筹集资金。(江苏经济报记者 杜颖梅 通讯员 黄红健)

   原文刊发于《江苏经济报》20141124日第A01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